铜是一种呈紫红色光泽的金属,稍硬,极坚韧,耐磨损,有很好的延展性、较好导热性、导电性和耐腐蚀能力。铜及其合金在干燥的空气里很稳定,但在潮湿的空气里其表面会生成一层绿色的碱式碳酸铜Cu₂(OH)₂CO₃,俗称铜绿。自然界中的铜被分为自然铜、氧化铜矿和硫化铜矿。常见化合物有:氢氧化铜、氧化铜和硫酸铜。由于铜在自然界储量非常丰富,性能优良,且加工方便,在中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,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、机械制造、建筑工业、交通运输等领域。
1、按自然界中存在形态分类
自然铜----铜元素在自然界天然生成的各种片状、板状、块状集合体,完好晶体少见。铜含量在99%以上,价值远比通过冶炼后提取的铜高,但储量极少。
氧化铜矿----为数不多。
硫化铜矿----含铜量极低,一般在2-3%左右,世界上80%以上的铜是从硫化铜矿精炼出来的。
2、按生产过程分类
铜精矿----冶炼之前选出的含铜量较高的矿石。
粗铜------铜精矿冶炼后的产品,含铜量在95-98%。
纯铜------火炼或电解之后含量达99%以上的铜。常被称作紫铜,具有良好的导电性、导热性和耐蚀性。纯铜用字母+T(铜)表示,如Tl,T2,T3等。氧的含量极低,不大于0. 01%的纯铜称为无氧铜,用TU(铜无)表示,如TU1、TU2等。
3、按主要合金成份分类
黄铜-----铜与锌的合金,以锌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合金称为黄铜。黄铜用+H;(黄)表示如H80、H70、H68等。
青铜-----除了铜与锌镍以外的合金,主要有锡青铜、铝青铜和特殊青铜等。青铜用"Q"(青)表示。
白铜-----铜钴镍合金。
紫铜-----纯净的铜是紫红色的金属,往往称为“紫铜”,但紫铜并不一定是纯铜,有时也指加入少量脱氧元素或其他元素的铜。按成分可分为:普通紫铜(T1、T2、T3、T4)、无氧铜(TU1、TU2和高纯、真空无氧铜)、脱氧铜(TUP、TUMn)、添加少量合金元素的特种铜(砷铜、碲铜、银铜)四类。
4、按产品形态分类
铜管、铜棒、铜线、铜板、铜带、铜条、铜箔等。